今日热搜:一看你就是个文化人

来源: 南京发布| 2025-11-01 15:23:20

南京犹如一本厚重的诗集

每一条街巷,每一处名胜

都镌刻着诗词的印记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”

无数文人用诗词留下对南京的情思

2025年10月31日

南京成功获选中国第一座

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

今天

一起行走在山水城林中

浸润在浓浓诗意里

看一看古诗中的南京地名

元祐元年(1086),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辞相后隐居南京,在钟山脚下建造半山园,变法失败后,王安石病逝于钟山,并以此为埋骨之地。

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,寻访佳境,凭吊古迹,钟山也成为他诗歌作品中的常见意象,如熟知的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”,钟山始终是王安石念念不忘的地方。

石头城本是一个军事重地,相传为孙权所筑,其位于石头山之上,扼守长江险要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清凉山即石头山,随着长江逐渐西移,石头城的军事意义逐渐减弱,南唐后主李煜将石头山改名清凉山,尔后千年间,多少文人骚客曾与这里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关联,这里逐渐成了南京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。

光启四年(888),年过半百仍在为生计与仕途奔走的韦庄,开始了一段金陵之旅。他目睹繁华落尽、衰微破败的六朝胜迹,触动怀古伤今的情怀,创作了《台城》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。

玄武湖边的台城,是明城墙保存最完好的一段,是明城墙的精华部分,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条线路,集中体现南京“山水城林”的特色。在台城脚下的湖岸边,还立着一座韦庄的汉白玉雕像,上面就镌刻着《台城》一诗。

唐代以前,史籍未见“秦淮”之名。要到唐开元十五年(727)前后,徐坚等撰《初学记》卷六,始见秦淮:“孙盛《晋阳秋》曰:‘秦始皇东巡,望气者云,五百年后,金陵有天子气,于是始皇于方山掘流,西入江,亦曰淮。’今在润州江宁县,土俗亦号曰秦淮。”可知秦淮这个名字,是民间先叫起来的,后来被访旧怀古的文人所接受。

杜牧在这里写下了名作《泊秦淮》:“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”随着这首诗脍炙人口,秦淮之名也就不胫而走。

桃叶渡是秦淮河古渡口,原叫南浦渡,地处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交汇处,南起贡院街东,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。

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一爱妾名叫“桃叶”,常往来于秦淮两岸,王献之总是亲自在渡口迎送,并为之作《桃叶歌》,桃叶渡因此得名。自六朝到明清,此处均为繁华闹市,河舫竞立,楼船箫鼓,历代文人骚客接踵而至,写下了许多关于桃叶渡的文学作品。

秦淮河畔,有一条叫作乌衣巷的古道,乌衣巷不远处还有一座名叫朱雀桥的石拱桥,这正是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”的诗词名句中提到的古地名。

乌衣巷,原为东吴禁军驻扎地,因官兵身着黑衣而得名。晋室南渡,王、谢择居于此,王导、王羲之、谢玄、谢灵运、谢道韫,都曾在这一片土地上停留、居住。

要说李白脍炙人口的情诗,《长干行》必须拥有姓名。诗中提到的“长干里”是南京城史上浪漫与诗情兼具的老地名。

长干里指位于南京主城南部的一片区域。“干”是江南土语,意为山间平地,地形狭长称“长干”,“里”是居民区的通称。如今,漫步城墙边,看“逶迤曲巷,在春城斜角,绿杨荫里”,中华门外的长干桥镌刻着斑驳的城南旧忆,诗歌中长干里的浪漫也在脑海具象。

在唐代以前,如今河西的许多地区还处于长江河道之中。当时的水西门所在位置以西不远便是长江,其有一片江中沙洲,如今称为“古白鹭洲”。

此外,水西门还有一处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宴饮赏景胜地,便是旧时被南宋《景定建康志》誉为“金陵第一胜概”的赏心亭,这里先后迎来了苏轼、范成大、张孝祥、陆游、辛弃疾等宋代极为知名的文人,他们许多都在此写下词作。

南京是李清照生命中的重要篇章,她来南京是因为丈夫赵明诚当时是建康府知府。1129年,赵明诚因疟疾一命呜呼,两人28年的爱情至此画上了句号。李清照悼念亡夫的那首《声声慢》家喻户晓。

南京称秣陵始于秦。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,秦楚交战,楚亡,金陵邑归秦。三十七年,改金陵邑为秣陵县。

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,迫于金兵的追击,宋高宗先至扬州,后渡江至江宁府(今南京),改名为建康府,建造行宫,准备以建康为都。

从“天下文枢”

到“世界文学之都”

每一首诗词

都是南京往昔的一枚碎片

拼凑出这座古都独特的人文画卷

南京故事

你我共读

内容来源 |南京发布综合自方志江苏、方志南京、博物南京、秦淮发布、南京出版社等

制图 | 张健